地球人莫德里奇 新五文弄墨
“五文弄墨”是中国体育传媒史上一现象级爆款IP,发起人为有马体育创始人龚晓跃。欧洲杯期间,“新五文弄墨”来了。我们将延续问才华不问名气,看颜值不看市值,要真诚不要假正经的思路,组成新五文弄墨。一起感动,一起欢乐,一起思索。一起很重要。
克罗地亚还是出局了。经过120分钟的缠斗,他们最终没能从西班牙手中抢下一个8强的席位,而目送对手奏起热烈的弗拉门戈。莫德里奇曾在第85分钟为球队带来了一丝希望,而全队也在第92分钟将希望转化成现实,将比赛拖入加时。但遗憾的是,格子军团最终并未创造奇迹,他们在3分钟内连丢两球,又将来之不易的加时机会随手丢弃。
这不是世界杯上的那支克罗地亚。莫德里奇的身前已经没有了曼朱基奇,身后也没有了多年的搭档拉基蒂奇。他的传球依然恰到好处,但接球的人已不再熟悉。当功勋们从世界杯的赛场逐渐荣光退场,只有莫德里奇孤军奋战直至弹尽粮绝。如今,35岁的魔笛周围只剩下一众生猛彪悍的伊比利亚野狼。
莫德里奇的足球故事正是从一群野狼开始。直到现在,人们依然不忘他与狼共舞的童年,为他生于硝烟的贫穷苦难而唏嘘不已。流离失所,何以为家。莫德里奇的遭遇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克罗地亚人的遭遇。但幸运的是,一位同样沦落他乡的足球青训教练发现了莫德里奇的天赋。于是,魔笛从一块布满弹坑的停车场出发,开始走向世界足球的中场。
莫德里奇是克罗地亚的同龄人。我们应当想到,正是90年代的一场足球比赛,拉开了克罗地亚人追求独立的序幕。南斯拉夫足球的暮鼓声逐渐消散,克罗地亚则是敲响了1998年世界杯的晨钟。当生于硝烟的莫德里奇还在足球世界的门外偷偷张望,苏克、博班、贾尔尼,这些活于硝烟的球员们已经将克罗地亚足球第一次带到世界的面前,成为了那届法国世界杯上最特殊的风景线。
莫德里奇亦是克罗地亚的同路人。当祖国从巴尔干半岛的废墟转向,投向欧洲和现代的怀抱,莫德里奇同样一路向西,来到北伦敦的白鹿巷,征服西班牙的马德里,并最终登上世界杯决赛的舞台。在莫斯科的雨夜,全世界的人都为他准确而致命的传球陶醉,也为克罗地亚狂想曲的最后篇章心碎。穿山越海,GO WEST。莫德里奇的生活机遇也恰好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际遇。
莫德里奇是克罗地亚递给世界的一张足球名片。他是克罗地亚史上第一位世界足球先生。他终结了梅罗对金球的十年垄断,将克罗地亚足球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。他是克罗地亚最成功的球星,也将在世界足球的史册上留名。他和梅西c罗以及所有伟大的球星一样,不仅carry了一个国家,也超越了一个国家。
足球是世界性的语言,魔笛是世界性的时尚。无论人们来自何方,无论人们生活于何种制度,坚持何种信仰,无论人们是绅士还是流氓,是苦修家还是同性恋者,只要懂足球的弧线,就能懂魔笛的歌声。这是他用天赋和勤奋兑换的一张绿卡,越过语言、种族、地域和信念的鸿沟通行世界。正如乌拉圭作家加莱亚诺在《足球往事》中所说:“当精彩足球真的发生时,我对奇迹充满感激,而不管是哪支球队、哪个国家表演了这美丽的足球,我都毫不计较。”
世界性的时尚不是被投机制造出来的热闹。莫德里奇从不投机,他的每一次传球都经得起世界标准的检验,每一次调度都符合普遍足球规律的选择。莫德里奇也从不希合,他只是站在中场,就自然而然得到了普遍的尊重和赞语。他所站立的球场不是独乐乐的温床,而是众乐乐的秀场。莫德里奇们是被世界目光注视的绿茵艺术家。
足球世界容不下任何投机,我们的世界却时常隐现投机的狡黠。投机者们对世界性的时尚视而不见,反而用自以为是的幽默邀你加入无聊的自娱自乐。但当你看过莫德里奇的传球,看过绿茵艺术家们联手奉上的演出,你就会觉得那些被设置出来的热闹是如此地索然无味。我们在这个时代赞美地球人莫德里奇,赞美世界性的时尚。
发表回复